水浒传作者介绍(水浒传作者介绍100字)

来源:bianji2 时间:2021-11-20 22:00 阅读

水浒传作者资料

施耐庵(约1296~1370)

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自幼聪明好学,元延佑元年(1314)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苦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斥,遂辞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18名壮士率灶丁起义反元。张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他为军幕,施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愿欣然前往,为张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几次谏劝,张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108名英雄人物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灭张士诚之后,到处侦查张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不出,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名为《水浒传》。

朱元璋为治天下,广召人才,刘基向朱推荐了施,不往。朱元璋看《水浒传》后,认为旨在煽动造反,联想到当年施拒不应召的情况,十分恼怒,当即下旨将施捉进天牢。后施又写了宋江接受招安以及征讨田虎、王庆和方腊,最后和李逵一起服毒自杀等情节,既有死不反叛内容,又暗示投降的严重后果。被释后避居淮安。明洪武三年(1370),施因受尽折磨,心力交瘁,重病而死,享年74岁。现大丰市白驹镇建有施耐庵纪念馆,供人瞻仰。施耐庵(约1296~1370)

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和《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据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曾随父施元德流寓兴化,不久落户白驹场(今大丰市白驹镇)。自幼聪明好学,元延佑元年(1314)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苦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斥,遂辞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18名壮士率灶丁起义反元。张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他为军幕,施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愿欣然前往,为张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几次谏劝,张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108名英雄人物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灭张士诚之后,到处侦查张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不出,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名为《水浒传》。

朱元璋为治天下,广召人才,刘基向朱推荐了施,不往。朱元璋看《水浒传》后,认为旨在煽动造反,联想到当年施拒不应召的情况,十分恼怒,当即下旨将施捉进天牢。后施又写了宋江接受招安以及征讨田虎、王庆和方腊,最后和李逵一起服毒自杀等情节,既有死不反叛内容,又暗示投降的严重后果。被释后避居淮安。明洪武三年(1370),施因受尽折磨,心力交瘁,重病而死,享年74岁。现大丰市白驹镇建有施耐庵纪念馆,供人瞻仰。《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和其弟子罗贯中。

施耐庵(公元1296年—公元1370年),本名彦端,字子安,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生于海陵县白驹场(今属江苏兴化、大丰两市)、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 年)病逝于淮安,享年75岁。他是我国第一部用白话文撰写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水浒传》的作者。?

传说施耐庵是个贫苦船家的儿子,童年时随父到苏州,13岁入苏州浒墅关读书,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到京城大都(今北京)会试,结果落第。因国子监司业刘本善的推荐,到山东郓城县任训导,得以搜寻梁山泊宋江英雄遗事,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元至顺年间,施耐庵中进士,后曾在钱塘任官两年,由于与权贵不和,愤然悬印辞官隐居,著《水浒传》以自遣。?

施耐庵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元朝统治者荒淫腐败,民不聊生,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元帝国开始分崩离析。韩山童首先在中原揭竿而起,“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接着,刘福通、朱元璋响应于皖北,方国珍点火于福建,陈友谅起事于江西,真正到了狼烟四起的地步。施耐庵的同乡张士诚也于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在苏北草堰率盐民举起义旗,次年占据了高邮,建国号周,自称诚王。以后他渡江南下,攻占了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到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张士诚定都平江(今苏州),称吴王。?

当时的起义领袖,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张士诚,为了自己的事业,都曾礼贤下士,以笼络知识分子。张士诚甚至以厚币招纳著名文士杨铁崖。许多抱着各种不同目的的知识分子,纷纷投进了他们的怀抱。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甚至认为:“适张氏据吴,东南之士,咸为之用。”施耐庵的朋友刘伯温投奔了朱元璋,作了朱的谋士,施耐庵的另一些朋友如鲁渊、刘亮则归张士诚麾下。?

而施耐庵自己及其门人罗贯中,也曾在张士诚手下作幕僚。然而,张士诚却不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偏安一隅,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降元之后,张氏集团的领导成员生活上日渐骄奢淫逸,张士诚的女婿潘元绍就娶了七个小老婆。张士诚不仅降元,而且反过来攻打安丰,杀死刘福通,本来对张士诚抱有热切希望的知识分子开始感到失望,觉得他难成大器,于是相继离去。好友鲁渊、刘亮离开吴中时,施耐庵作《秋江送别》全曲相赠。?

施耐庵也于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离开了张士诚,隐居在今张家港市河阳山永庆寺和江阴市祝塘镇大宅里一带,靠教书为生,并继续创作《水浒传》。公元1367年,苏州城破,张士诚兵败,自缢于金陵。朱元璋在苏州一带大肆搜捕张士诚的余部,施耐庵避祸江北,定居于白驹。传说施耐庵因写了“倡乱之书”的《水浒传》而被关进刑部大牢,晚年染病,流徙淮安一带活动。清道光二十四年,淮安有人还能确指施耐庵的书斋,以及隔壁罗贯中的寓所。?

《水浒传》一书的创作,根据传说记载,张士诚入吴时,他已经写到四十五回;根据山东传说,从14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创作。据《顾丹午笔记》,明洪武初年,刘伯温说施耐庵其“著《水浒传》甫竣”,又说他的一生精力都耗尽在一部书上了,看来《水浒传》的写作,前后经历了四十年之久。终于在他贫病交加逝世前,基本完成了这部巨著。?

施耐庵生前没有能出版发行这部小说。但在他写作过程中,小说的稿本就陆续以手抄本的形式开始在社会上流行。《水浒传》的印刷是在他死后近两个世纪才开始的。其时,兴化有个进士宗臣,被朝廷派到福建任“提学参议”,负责训练壮丁,抗御倭寇。这时,罗贯中的后人便以“乡谊”之名去见宗臣,请以家藏小说、经罗贯中修改过的《水浒传》付梓,让军民闲暇时看看,以激励士气。得到宗臣的许可后,才在福建坊间刻印出版。600年来,《水浒传》不但风行海内,而且流传世界。?

今天,施耐庵陵园在今兴化市新垛乡施家桥村,仿施氏故居(施氏宗祠)改建的施耐庵纪念馆在今天大丰市白驹镇花家垛上。这正应验《水浒传》120回中所说的:“楚人怜其忠义,葬在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内,建立祠堂,四时享祭”。?

“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施耐庵(约1296-1370)原名彦瑞,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文学家。祖籍苏州,曾随父施元德流寓兴化,不久落户白驹场(今大丰市白驹镇)。自幼聪明好学,元延佑元年(1314)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苦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斥,遂辞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18名壮士率灶丁起义反元。张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他为军幕,施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愿欣然前往,为张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几次谏劝,张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108名英雄人物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灭张士诚之后,到处侦查张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不出,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名为《水浒传》。

朱元璋为治天下,广召人才,刘基向朱推荐了施,不往。朱元璋看《水浒传》后,认为旨在煽动造反,联想到当年施拒不应召的情况,十分恼怒,当即下旨将施捉进天牢。后施又写了宋江接受招安以及征讨田虎、王庆和方腊,最后和李逵一起服毒自杀等情节,既有死不反叛内容,又暗示投降的严重后果。被释后避居淮安。明洪武三年(1370),施因受尽折磨,心力交瘁,重病而死,享年74岁。现大丰市白驹镇建有施耐庵纪念馆,供人瞻仰。关于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保存焉的可靠资料很少,相传他是元末明初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据说在元末中过进士,在钱塘(令杭州)做过官,后归隐,创作《水浒传》。另外,《水浒传》的作者也有署名罗贯中的,有的材料说罗贯中是施耐庵的门人,但缺乏确凿的证据。施耐庵(约1296~1370)

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和《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据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水浒传作者介绍

《水浒传》的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分别是什么?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水浒传》是元末年间,施耐庵参加了张士诚的起义,但是稍微取得成就之后的张士诚却开始了骄奢淫逸。这让施耐庵看到了起义领导者的局限性,所以施耐庵带领罗贯中离开了张士诚,隐居在楚州(现在的淮安)。施耐庵根据淮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山东水泊梁山,创作了《水浒传》。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创作背景是:元至正十三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

分享或转载请并注明原出处:https://news.yaliaojie.com/news/48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