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是怎么形成的(月食是怎么形成的视频)

来源:bianji2 时间:2021-11-20 23:17 阅读

日食与月食是如何形成的?

日全食时可见日全食的地域可见日全食的地域 曰环食时 可见日环食的地域日食、月食发生在太阳、月亮和地球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当月亮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亮就会遮住太阳,太阳看上去就像缺了一部分,从而形成日食。当地球行至太阳与月亮之间时,月亮则进人地球的阴影之中,月亮黯然失色,就出现了月食3所以,日食只发生在新月之时,而月食只出现于满月之日。新月、满月都是每月一次,但日食、月食并非月月都会发生,因为绕地球旋 转的月球轨道与绕日旋转的地球轨道相互倾斜,成5°倾斜角,太阳、月亮和地球就仿佛排列在唱盘般的平面上。平 时的新月都处于太阳与地球连线的上侧或下侧=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 中,称为月全食;如果只有一部分进入本影区,则称为月偏食。一年之中,大 约会发生两次月食.每一次都必定是在满月的时候,时间则可以维持2小时左右。

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月食是怎样形成的?月食的种类?

??至于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过地球的半影区,造成月面亮度极轻微的减弱,很难用肉眼看出差别,因此不为人们所注意。观察月面的亮度与颜色月食时月面的亮度和颜色可区分为以下5级:0级,非常暗淡,几乎看不见;1级,稍亮,呈黑黄色,细节难以区分;2级,微亮,呈黑红色或棕黄色,中心有些暗斑,外侧相当明亮;3级,呈砖红色,能看见月面细节,但很模糊;4级,呈铜红色,非常明亮,外侧很亮,略有蓝色,可看到大的细节。

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月食指月球进入地球影锥之际所出现的天象。月全食都出现在望月之夜,由于地球大气层对太阳光的折射使部分红光到达月球视圆面,致使月全食的月面成铜红色。每年发生的月食为2到5次,月球自身不发光,所以当月食发生之际,处于夜半球的居民都能看到月食。月食有月全食,月偏食以及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出现在望月,当地球在日月之间,由于黄道和白道之交角为50’9”,因而只有少数望月才能出现月食。只有月球和太阳同黄纬之际,地球的影子才会触及月球表面。

地球的直径约为月球的4倍,在月球轨道处地球本影的直径约为月球直径的2.5倍左右, 因而不会出现月环食现象。当地球本影遮住月球的一部分之际,出现月偏食,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之际出现月全食。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区之际,出现半影月食。

每世纪内月全食出现的次数为70.4次,占月食次数的28.94%;每世纪月偏食出现的次数为83.3次,占34.46%;每世纪半影月食出现的次数为89.0次,占36.60%。

有问题小子 回答时间 2008-06-06 12:41

月食的原理和日食类似。在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从现在到2000年,中国能见到2次月全食(1997年9月17日, 2000年7月16日)一次月偏食(1999年7月28日)。

月食指月球进入地球影锥之际所出现的天象。月全食都出现在望月之夜,由于地球大气层对太阳光的折射使部分红光到达月球视圆面,致使月全食的月面成铜红色。每年发生的月食为2到5次,月球自身不发光,所以当月食发生之际,处于夜半球的居民都能看到月食。月食有月全食,月偏食以及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出现在望月,当地球在日月之间,由于黄道和白道之交角为50’9”,因而只有少数望月才能出现月食。只有月球和太阳同黄纬之际,地球的影子才会触及月球表面。

地球的直径约为月球的4倍,在月球轨道处地球本影的直径约为月球直径的2.5倍左右, 因而不会出现月环食现象。当地球本影遮住月球的一部分之际,出现月偏食,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之际出现月全食。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区之际,出现半影月食。

每世纪内月全食出现的次数为70.4次,占月食次数的28.94%;每世纪月偏食出现的次数为83.3次,占34.46%;每世纪半影月食出现的次数为89.0次,占36.60%。

有问题小子 回答时间 2008-06-06 12:41

月食的原理和日食类似。在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从现在到2000年,中国能见到2次月全食(1997年9月17日, 2000年7月16日)一次月偏食(1999年7月28日)。

^_^地球绕地轴的转动。地轴是通过地心和地球的南极与北极的假想轴,它与地球的赤道面相垂直。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因此,人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相对运动的结果。观察者从天北极俯看地球的自转,是逆时针方向;从天南极俯看地球自转,则是顺时针方向。按规定:从天北极去看,凡按逆时针方向自转的天体,都是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顺向自转;凡是按顺时针方向自转的天体,都是自东向西转动,称为逆向自转。地球是顺向自转,金星和天王星是逆向自转。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自转周期。为了确定地球自转一周,就需要在地球之外选一参考点,作为计量地球自转一周的开始和终止标记。如果所选参考点为某一恒星,这一恒星连续两次通过地球上某一确定子午线的时间间隔,称为一恒星日,其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如果所选参考点为太阳,太阳中心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线的时间间隔,称为一太阳日,其平均长度为24小时。可见一太阳日比一恒星日长3分56秒。其原因是:①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进行着公转,②参考点太阳与恒星离地球的远近不同。如果地球只自转不公转,它对任何参考点来说,自转周期都是相等的,但实际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自西向东公转了一个角度。如图所示,地球在自转一周的同时,还在其公转的轨道上向东移动了约1°的太阳和恒星日示意图角度,即从E1移到E2的位置。对遥远的参考点恒星来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对恒星F的方向线都可以看作是平行线,即地球上的A点两次通过恒星F,转动了360°,完成一个恒星日5 圆慰嫉闾 鬝来说,距离近多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不能忽略,即地球在自转一周到达A点时还必须再转动1°到A1点才能对准太阳中心,完成一个太阳日。所以太阳日比恒星日长。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约360°为一年,一天公转的角度约为1°,故太阳日比恒星日多转的角度约为1°。所以恒星日才是地球真正自转一周的时间间隔,而太阳日是地球自转了一圈多1°的时间间隔。可是为了对人们生活方便起见,常用太阳日而不用恒星日。地球表面上每一个质点绕地轴转动的速度叫地球的自转速度。每一个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绕地轴所转过的距离称为线速度,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有关,半径越长线速度越大,所以赤道上线速度最大,而极点线速度为零。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Vo=2πR/24小时=1670公里/小时=464米/秒。式中R为赤道半径。地球表面上任一点的自转线速度与所在地纬度的余弦成正比,即在纬度ψ处的自转线速度Vψ=VoCOSψ式中Vo为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依上式可求出任何纬度上的自转线速度,纬度30°处的线速度为402米/秒,60°处为233米/秒,两极为零。地球上每一个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绕地轴转过的角度为角速度。角速度与转动半径长短无关,除两极外全球各地自转角速度都相等,大约一天(24小时)自转360°,每小时15°,每分钟15′,每秒钟15〃,两极角速度为零地球按一定方向、周期和速度不停地自转着,使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无不受其影响。地球自转运动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月食是怎么形成 的

月食是这样形成的:

指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现看到月球缺了一块,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直线,因此,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啊哦,这个问题问我你可算是找对人了。你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旋转;而地球是太阳的卫星。我们之所以能在晚上看到月亮,是因为它把太阳射向它的光反射到了地球。可是,当太阳、地球和月球运行到同一条直线时,就像下边这个图:

@ Oo

(@代表太阳,O代表地球,o代表月球 ),

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所以这个时候处在夜晚的人就看不到月亮啦!这就是月食。如果地球完全挡住太阳,就是月全食;挡住一部分,就是月偏食;

日食的发生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过这个时候,是月亮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oO)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被月亮挡住,地球上处于白天的人就看到了不完整的太阳。日食分为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之所以有日环食,是因为月球比地球小的多,所以它有可能只遮住太阳的中央部分,而使太阳变成一个美丽耀眼的“光圈”。

呵呵,看懂没?不懂可以继续问啊,完全原创,最佳答案给我吧!O(∩_∩)O~地球寂寞难耐,悄悄勾搭上了太阳的小蜜月亮,趁着自己遮挡住太阳视线的功夫,偷偷亲了几口月亮,于是十几分钟后,太阳看到了满脸通红的月亮。这就是月食,当然,有时候尺度小的时候月亮是不会脸红的。光沿直线传播,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太阳转,当三者在一条直线时就会出现日食月食的现象---当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时地球遮挡了从太阳传播到月球的光即出现月食!当月球处于地球太阳之间时月球遮挡了从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而处于月球影子地区的人将看到日食!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具体的形成原因如下: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像,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份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现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在线,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

以地球而言,当月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 180 度,所以月食必定发生在‘望’(即农历15日前后)。要注意的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 (称为黄道和白道) 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约 5 度的交角,所以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连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

月食的分类

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4倍,在月球轨道处,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所以当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而如果月球始终只有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即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发生月偏食。

太阳的直径比地球的直径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为本影和半影。如果月球进入半影区域,太阳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这种现象在天文上称为半影月食。由于在半影区阳光仍十分强烈,月面的光度只是极轻微减弱,多数情况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一般情况下,由于较不易为人发现,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另外由于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这也意味著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蚀这种现象。

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所以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

据观测资料统计,每世纪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发生的百分比约为36.60%,34.46%和28.94%。

月食的过程

月全蚀后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肉眼觉察不到。

正式的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初亏:标志月食开始。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西边缘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食甚: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复圆: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半影食终:月球离开半影,整个月食过程正式完结。

月食与科学研究

月食现象一直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

最早的月食记录是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记录。中国在汉朝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原理。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看到地球影子的圆形而推断出地球是圆的。前3世纪古希腊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前2世纪的喜帕恰斯(Hipparchus)都提出过通过月食来测定太阳、地球、月亮的大小。伊巴谷还提出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同时观测月食,来测量地理经度。2世纪,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记录来研究月球运动,这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前,科学家一直通过观测月食来探索地球的大气结构。

分享或转载请并注明原出处:https://news.yaliaojie.com/news/5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