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汪精卫怎么死的埋在哪里这个问题,今天让我们具体的描述一下汪精卫怎么死的埋在哪里的详细解释。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将在南京丁家桥中央党部召开,为召集这次大会,蒋介石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
原来老蒋当上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他要把各路军阀召集在麾下便于驱使,各路军阀各打算盘对老蒋的召唤不感兴趣,原定的日子一推再推。
后来,通过几位党内元老的说服与沟通,各路军阀和代表终于聚集到了南京。
网络配图
开幕式由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汪精卫致开幕词,之后是全体会议代表合影。
100多名代表纷纷来到了会议大厅门前,各就各位排成5排,最前排是蒋介石,汪精卫,张学良,阎锡山,冯玉祥等人,各路记者长枪短炮围成半圆站在了代表们的前面。
约定9:30照相,一切就绪后却不见蒋介石到场。汪精卫只好派人去请,谁知派去的人四处找不见蒋介石。
汪精卫沮丧的坐在前排中间靠左一点,心说老蒋这是唱的哪出戏呢?就在他疑惑时,只见记者群中冲出一人,此人手持左轮手枪,“啪、啪、啪”连续射出三发子弹,枪枪命中汪精卫。
刚才还有秩序的代表们一下子炸了锅四散而逃。
有人会问了,是谁这么大胆刺杀汪精卫?他和汪精卫有什么仇呢?本文咱就聊聊扑朔迷离的刺蒋一案。
向汪精卫开枪的这个人名叫孙凤鸣,是一位30来岁的记者。
孙凤鸣,原名孙凤海,1905年出生于江苏铜山县一户普通人家。问题来了,孙凤鸣和汪精卫有什么仇呢?
原来孙凤鸣是一个爱国人士,本来这次刺杀的目标是蒋介石,由于蒋介石迟迟没露面,孙凤鸣临时改变主意刺杀汪精卫。
我们都知道,在戒备森严国民党党部刺杀要员,无疑是荆轲刺秦皇。
孙凤鸣雕像
为了民族大义,为了救国图存,孙凤鸣就像当年的荆轲一样,风萧萧,易水寒,怀着一颗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心情踏上了刺蒋之路。
事后从孙凤鸣的枪法来看,他具有一定的军事素质,连开三枪弹无虚发,枪枪命中。
第1枪打中了汪精卫左眼下颧骨,第二枪从汪精卫左肩贯穿,第三枪击中汪精卫的尾巴骨。
汪精卫
孙凤鸣之所以有干净利索的枪法,这得益于他曾在军队里担任过排长,连长等职。原来在九一八事变后,孙凤鸣加入了蒋光鼎和蔡廷锴的十九路军,曾与日本的海军陆战队交过手。
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孙凤鸣和战友一起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
1933年,由于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把十九路军调往江苏剿共。孙凤鸣不愿打内战,于是脱下军装回到了上海。
到了上海不久,28岁的孙凤鸣遇到了31岁的华克之。
华克之,江苏省扬州宝应县人,说起来二人还是老乡。
华克之
华克之的经历不逊色孙凤鸣,他是孙凤鸣刺蒋幕后的策划者,是孙凤鸣的老板。他比孙凤鸣只大三岁,却经历了大起大落的风波。
华克之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的父亲华小冬是晚清秀才,老爷子倾向革命。在父亲的影响下,17岁的华克之开始追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之后他加入了国民党。
孙中山去世后,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共“四一二”政变,国共第1次反帝反封建合作彻底破裂。
华克之同情共产党,倾向革命,因此被划为国民党左派。
此时蒋介石许以高官厚禄拉拢华克之,但他看到蒋介石背弃孙中山的遗训,失望之余,断然拒绝蒋介石的拉拢,因此惹恼蒋介石,将他关押起来。
后经国民党元老吴稚辉等人保释,华克之这才走出监狱,此后他开始了反蒋活动。
老年的华克之
华克之是蒋介石最头疼的人物,抓不住却无处不在,他的悬赏金甚至超过了民国暗杀大王王亚樵。只要蒋介石听到华克之的名字,第一反应是看看窗户和门是否关好了。
不得不说,支撑华克之的信念就是抗日救亡。这种理念恰恰和蒋介石的内战政策格格不入。
华克之是为了救民众出水火,蒋介石是为了一小撮资本家和大地主的利益。如果华克之背弃他的理念,凭他的条件不愁高官得做骏马任骑。
但是华克之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注定和蒋介石死磕到底。
1934年,为了便于实施刺蒋行动,华克之在南京成立了晨光通讯社,这样一来,以通讯社为掩护便于搜集情报,能够及时掌握蒋介石的行踪。华克之任社长,张玉华任总务兼编辑部主任,采访主任霍坡光,孙凤鸣任记者。
华克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935年11月1日,通讯社获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将在南京国中央党部召开。华克之认为机会来了。
召开这样的会议,蒋介石肯定要出面主持,这时候实施刺杀行动成功率很高,但也很危险。
也就是刺杀应该不成问题,但想全身而退很难。
鉴于此,华克之决定亲自实施刺杀行动。此时孙凤鸣挺身而出,说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我有诸多便利条件:“首先我受过军训,枪法不错,其二我是记者,国民党特务对我不会产生怀疑。
假如哥哥去,一露面就会被老蒋发现,还没实施行动就会落入敌人之手”。
华克之一想也是这么个理儿。
国民党部分开会代表
如果让孙凤鸣行刺,自己于心不舍,此时孙凤鸣灿烂一笑说:“人固有一死,死的比泰山还重我心满意足,只要哥哥能在我忌日烧张纸,我死而无怨”。此时华克之已泪流满面。
刺杀行动迅速铺开,总之还算顺利。但在刺杀目标上出现了问题,蒋介石迟迟没露面,孙凤鸣临时改变主意,改为刺杀汪精卫。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孙凤鸣这次抱着誓死不回的态度,哪怕他有一点点胆怯,退出的理由很充足。
三声枪响后,汪精卫伤重倒在地上。惊呆的侍卫醒过神来,向孙凤鸣连开两枪,孙凤鸣当场毙命。汪精卫随即被送进医院,经过紧急抢救转危为安。
不过医生断定他活不过十年,果不其然,9年过后,由于这次枪伤引发并发症,汪精卫最终死在了日本医院。
收回话题,从某种角度来说,蒋介石福大命大躲过了这一劫。其实搞暗杀,中共地下组织也不支持华克之。
就在行刺前,华克之的好朋友,共产党人陈处泰不赞同他们的行动,他向华克之传达了党组织的意见:无产阶级政党不鼓励暗杀,互杀可能导致血雨腥风,会牵连无辜的人”。
最后说:“既然大家革命目标一致,你们最好能够参加党的工作,实施正确的行动。”
此时华克之热血上头,他没有听从朋友的劝告,一意孤行,结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暗杀过后,蒋介石下令大肆搜捕刺客,所有嫌疑人均遭到了枪杀,比如孙凤鸣的妻子妻妹,以及双方的父母,还有晨光通讯社的工作人员。
如果不是华克之遇事冷静,他也早就遇害了。
老蒋之所以大开杀戒,是为了洗脱自己嫌疑。原来汪精卫怀疑是老蒋背后策划的暗杀行动,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当面斥责蒋介石下黑手,毕竟老蒋和汪精卫之前为了争权力产生过矛盾。
汪精卫和陈壁君
如此以来,蒋介石为了洗脱嫌疑大开杀戒。面对这种情况,华克之为了阻止蒋介石滥杀无辜,在报纸上发表了《告全国同胞书》。
揭露蒋介石不抵抗罪行,同时承认自己是这次刺杀的主谋,针对的目标是蒋介石,由于蒋没有露面,孙凤鸣临时决定刺杀汪精卫,至此刺蒋案大白于天下。
随后华克之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奔赴了延安,经过挫折,华克之终于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
孙凤鸣雕像
1987年,经党中央批示,追认孙凤鸣为抗日爱国志士,英雄已逝,浩气长存,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默默负重前行。
以上是汪精卫怎么死的埋在哪里的全文内容,更多的精彩内容请进入本站首页。
分享或转载请并注明原出处:https://news.yaliaojie.com/news/2015.html
本信息由鸭寮街发布,不代表鸭寮街立场和观点,如标记有误或者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