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刘洋的个人资料(宇航员刘洋个人资料简历)

来源:bianji2 时间:2022-03-09 19:07 阅读

宇航员刘洋简介

刘洋,女,汉族,1978年10月生,河南林州人,1997年毕业于郑州十一中,后参军,以超过当年地方重点院校录取线31分的高分考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成为一名女飞行员,也是建国以来,空军在河南招收的首批女飞行员之一。

2001年毕业分配至广空航空兵某师,2010年,从15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并开始接受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航天员训练。

扩展资料:

刘洋的宇航员之路:

飞行员报名是刘洋的班主任替她报了名,一路过关斩将,刘洋加入了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的队伍。2001年夏天,从航校毕业的她成为广空航空兵某师一名运输机飞行员。安全飞行1680小时,是她在蓝天上写下的骄人历史。

2009年,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开始。得知女性也有机会,刘洋和航校老同学踊跃报名。刘洋的娴熟技能、开朗个性,给考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层层选拔,她和另一位女飞行员成为中国首批女航天员。2010年5月,她们同5位新入选的男航天员一起,走进了位于北京西北郊的中国航天员中心。

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两位女航天员都通过了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乘组的初选。按照任务安排,两人中将有一人执行此次任务。“她们都非常优秀,训练成绩非常接近,在飞行部队时就是朝夕相处的战友,感情也很深。”航天员中心主任陈善广说,选择过程异常艰难。2012年3月28日,乘组名单确定。根据最终考核结果,刘洋入选乘组,代号03。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刘洋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新闻网-中国首位“女太空人”刘洋:历经重重选拔终胜出

宇航员刘洋的个人资料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238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5%以上。

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神舟十号在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中国航天发展目标:

运载火箭进入空间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明显提高;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立较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卫星通信广播产业规模和效益显著提高。

分步建立满足应用需求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初步形成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初步实现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航天器交会对接;实现绕月探测;空间科学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航天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238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5%以上。

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神舟十号在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卫星在轨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顺利回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遥感所获得的遥感信息,在国土普查、资源勘测、地形绘制、灾害预报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标志中国航天已掌握了使用氢氧发动机以及在失重条件下两次点火的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研制和发射同步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198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国际搭载和卫星发射业务,从此中国航天步入国际市场。自1990年4月7日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之后,至2000年,中国共将26颗外国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是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在气象观测,海洋捕捞,农业估产,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中国大容量通信卫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1997年8月2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菲律宾马部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乙采用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使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吨,增强了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1992年8月14日,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I”通信卫星。长二捆运载火箭在大推力发动机、大型卫星整流罩、火箭捆绑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中国航天已具备发射各种大载荷商用卫星的能力。

1999年10月14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也开创发展了中国在航天高科技领域成功合作的典范。

1999年11月20日,新型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11月21日飞船顺利回收,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1956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 赵尔陆任副主任。

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5月26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1956年10月15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17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1958年至1967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581”任务,成立了 “581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8月,第一设计院成立。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9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2年3月21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1963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1964年4月29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4年7月19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1965至1972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196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1966年6月30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1966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67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1968年2月20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1970年1月30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8年。

1971年9月10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29日返回地面。

1979年1月7日,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6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陈云、彭真、徐向前等领导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讲话。

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1982年10月12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中共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16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1986年2月1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20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88年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了四枚火箭。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1990年7月16日9时40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1991年1月22日18时23分,中国第一枚120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 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

1994年2月22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1998年5月2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1999年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2000年11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发布《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白皮书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近远期目标。

2001年1月10日至16日,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二号无人试验飞船。飞船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近7天,环绕地球108圈,并顺利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2年3月25日至4月1日,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三号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三号顺利完成一系列科学实验,为中国今后的载人航天测控和管理打下了基础。

2005年10月12日 ,成功发射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也是中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航天员:费俊龙(男) 聂海胜(男) ,以神舟六号任务的完成为标志,中国已经跨入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计划。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号 承载航天员:翟志刚(男) 刘伯明(男) 景海鹏(男) , 我国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翟志刚进入太空。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与中国此前发射的航天器不同,天宫一号不再是一叶孤舟,它安装了几个对接口,入轨后等待神舟系列飞船对接,安装对接口的太空实验舱,最终组装成一个能容纳三名宇航员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站雏形。

2011年11月1日,神州8号与天宫一号首次交会对接,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的关键。为中国2020年左右建立空间站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 ,我国首次载有女航天员的飞船发射,航天员:景海鹏(男 第二次飞天) 刘旺(男) 刘洋(女),刘洋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未来,随着载人交会对接的成功,中国将完全掌握载人航天三大关键性基础技术。

下一步将发射神舟十号飞船,再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预计中国2020年左右建立空间站。

中国火箭发射到神几了

神舟系列指的的宇宙飞船,已经发射到神舟十一号飞船。

火箭指的是运载火箭,截至2019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进行了325次航天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2.62%。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307次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5.11%。

中国的第十一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已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

发射地点: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2016年10月17日07时36分31秒409毫秒

返回时间:2016年11月18日13时33分

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

任务实施:有两名宇航员同时升空,

任务时间:进行宇航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驻留时间将首次长达30天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指令长:景海鹏

主要目的:进行宇航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我们不断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让技术发展日臻先进完美。

在探索外层空间方面,中国的航天技术,越来越成熟了。我们凭藉自己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凭借聪慧的“中国大脑”,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攻坚克难,大胆想象,敢于创造,由“跟跑者”到“并行者”,终于成为今天的“领跑者”,不断奠定航天大国的地位。

正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近日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称,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

神舟系列飞船的不断成功,见证了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更见证了中国创造力的突飞猛进、不断跨越新高度。

这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随着中国科技人员的眼界开阔实力增长,我们兼容并蓄国际先进经验,莫基在中华文明厚重根基之上,让民族创造力推陈出新,不断向前。

一个能创造出火药、指南针、丝绸和印刷术的民族,一个能建造长城、都江堰等雄伟工程的民族;一个产生过鲁班、庖丁等能工巧匠的民族,肯定有精益求精、厚重致远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

近代以来,由于经济落后,受到西方列强的欺侮,我们内在的创造力和文化自信力,受到了压制和打压。今天,借助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升空,我们要充分张扬这种内在的文化自信能力、创造自信力:

中国人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中国人的创造力令人震撼!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国运载火箭发射记录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神舟飞船发射到神舟十一号了。

1999年11月20日06时30分

1999年11月21日03时41分

2001年01月10日01时00分

2001年01月16日19时22分

2002年03月25日22时15分

2002年04月01日16时54分

搭载模拟人

2002年12月30日00时40分

2003年01月05日19时16分

搭载模拟人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2003年10月16日06时28分

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

2005年10月17日04时32分

费俊龙、聂海胜

2008年09月25日21时10分

2008年09月28日17时37分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2011年11月01日05时58分

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

搭载模拟人

2012年06月16日18时37分

2012年06月29日10时03分

景海鹏、刘旺、刘洋

神舟十号

2013年06月11日17时38分

2013年06月26日08时07分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07时30分

2016年11月18日13时33分

景海鹏、陈冬

神舟十一号。

1999年11月20日06时30分

1999年11月21日03时41分

2001年01月10日01时00分

2001年01月16日19时22分

2002年03月25日22时15分

2002年04月01日16时54分

搭载模拟人

2002年12月30日00时40分

2003年01月05日19时16分

搭载模拟人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2003年10月16日06时28分

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

2005年10月17日04时32分

费俊龙、聂海胜

2008年09月25日21时10分

2008年09月28日17时37分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2011年11月01日05时58分

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

搭载模拟人

2012年06月16日18时37分

2012年06月29日10时03分

景海鹏、刘旺、刘洋

神舟十号

2013年06月11日17时38分

2013年06月26日08时07分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07时30分

2016年11月18日13时33分

景海鹏、陈冬

神州11号。

中国的第十一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已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

发射地点: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2016年10月17日07时36分31秒409毫秒

返回时间:2016年11月18日13时33分

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

任务实施:有两名宇航员同时升空,

任务时间:进行宇航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驻留时间将首次长达30天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指令长:景海鹏神舟十一号飞船中国的运载火箭是用“长征”命名的,现在中国的运载火箭还在服役的有长征三号和长征四号。中国的宇宙飞船是用“神州”命名的,前些日子刚送到天上的是“神州九号”宇宙飞船。

分享或转载请并注明原出处:https://news.yaliaojie.com/news/331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