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古都在哪里(殷商都城遗址在哪里)

来源:bianji2 时间:2022-05-19 04:47 阅读

商朝在哪建都

据文献记载,商代曾五次迁都。《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河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不过考古学家至今只发现了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和安阳殷墟四个都邑遗址。这四个遗址的面积都很大,均在三、四百万平方米以上。考古学家已在这四个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墓葬及作坊等重要的遗存,如二里头遗址中部发现的一号宫殿,面积达一万平方米。在偃师和郑州发现了规模很大的城垣。安阳殷墟还发现了规模宏大的王陵区祭祀场。从这些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商代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家机构,有各种职官、常备的武装(「左中右」三师),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规等等。但上述这几个都城,它们与文献中记载的名字是甚么关系,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看法比较一致。

对商代历史上多次迁都的原因,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尚书·盘庚篇》中看到,迁都与内部的政治斗争有一定关系。如盘庚虽然声称「视民利用迁」(即为人民的利益而决定迁都),但对那些不听命令的人,他发出了「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我要将他们斩尽杀绝,不让孽种留在新邑)的威胁,反映了内部争斗的激烈。盘庚迁殷以后,王室内部的矛盾得到缓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武丁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基础。商代在河南建都,后来迁到“殷”(安阳),以后许多朝代在洛阳建都从始祖契到商汤,曾经八次迁都。

商朝建立又迁都五次:商汤建朝后定都于毫,仲丁迁都到嚣,河亶甲迁到相,祖乙迁到庇(又称邢、耿),最后盘庚迁到殷,至此固定。殷 朝歌等等。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常识历史篇。建国于亳邑

仲丁迁嚣

后迁相,祖乙迁邢

盘庚迁殷

殷商古都在哪里

商朝国都到底在哪?

不用详细,商朝的开国皇帝是商汤,

汤,姓子,原名履,又称武汤、成汤。生卒年不详,商部落首领,灭夏而建商。在位13年,病死。葬处据传有六处,说法最多的是在毫(今河南省商丘县北面)。

汤,据说是帝喾后代契的子孙,为商部落首领。商族兴起在黄河下游,相当于现在的河南、山东一带。商部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个部落的始祖叫契。传说契的母亲简狄洗澡,忽然发现燕子下了个蛋,吃了以后便怀孕生契。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1、朝歌,古地名,位于河南省北部的淇县。商朝武乙、帝乙 、帝辛四代殷王在此建都,改称朝歌。周灭商后,封康叔在朝歌建立卫国,都于此403年。汉代置朝歌县,元代置淇州,明代改为淇县。(1)盘庚迁殷后,273年再未迁都这个说法出于《史记正义》,是唐代张守节引用《括地志》转述《竹书纪年》的话,并不是司马迁的说法。

(2)武乙是否迁都目前无法确证,之所以一直认为商在盘庚后再未徙都主要就是依据《竹书纪年》的记载,一方面《竹书纪年》记载了273年再未徙都,另一方面自盘庚以后诸王,除了太丁,该书均有“居殷”的记载。所以过去的学者一般认为“273年再未迁都”

(3)目前武乙迁都不好确证。参照《盘庚迁殷以后,真的“更不徙都”了吗?》的说法,至少在商末还有两次迁都,一次是武丁自黄河以南的殷迁到河以北的今安阳殷墟,然后在帝乙时再迁到朝歌。

目前在安阳殷墟发掘的文物主要集中在武丁到太丁之间,很少有明确为盘庚、小辛或帝乙、帝辛时代的文物,或者可以作为证明。

其实人们不相信武乙徙都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武乙是迁到河北,而一般认为盘庚已经迁到安阳殷墟,在河北了,所以武乙的迁显得有些问题。同样的,如果武丁已经迁到河北,而且此后未迁回河南,则武乙的迁都也属可疑。

分享或转载请并注明原出处:https://news.yaliaojie.com/news/473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